close

短短兩天之內,接觸了三樣形色各異的書,覺得有趣。先是一本當期的時代(TIME)雜誌,平日慣常讀的;第二是《風之谷》的原著漫畫,一共七集,電影僅至其二;其三是林語堂先生的《京華煙雲》,目前只讀畢三分之一。

為何說形色各異呢?

時代雜誌雖不可說完全代表了西方世界,卻實質上以美國的角度報導全世界。最近尤其熱門的話題是中東的和平與戰亂、美國大選、跟經濟危機。這是現今的世界話題,也許過個五年就要不一樣了,但是雜誌總會忠實反映當代,歷史重演的骨架下,這些小小的專欄就是一塊一塊正呼吸的肉。對於美國大選我是沒什麼興趣的,然而現在正是共和黨初選時機,看那整整雙頁展開的折線圖鋪陳各隊競爭人馬的聲望走勢,如日中天的也說不準是否下個月就因為一句失言黯然出局,局外觀之煞是有趣。如同不打牌的看牌桌,總有人春風得意、總有人焦頭爛額,看他們交談應對便顯得很有意思了。

《風之谷》的原著原本我是不知道的,但偶而得之便越讀越放不下了,而其內涵遠比想像中的巧妙許多。看完整整七部,才知道電影不過勾勒了冰山一角。那是一個距今一千年後的世界,人類的文明在巔峰之後終於毀了自己,只能苟延殘喘的在劇毒的腐海周圍生活著。萬物都改變了,不變的是人類的貪婪,但《風之谷》刻畫的是灰燼中的一點人性的光輝。軍閥互鬥之下,無數的人們死去,無辜的生物被科技操弄著當作武器,然而主角娜烏西卡以無限的慈悲串起了世界,融化了鬥爭下的敵意、人與自然界間的敵意、以及種族間的敵意。我想,娜烏西卡毫無機心的生活方式,除非是生在烏托邦,不然很快就會殞命的吧。全然的純真實在太不切實際,甚至比遊戲王卡通中那萬靈丹似的「友情」更不切實際。人們固然需要真誠跟友情,卻不能以此為生。這也常是日本漫畫的可貴之處:明知不可為而為之(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棒球漫畫中永不熄滅的甲子園之夢),似乎就可以將讀者內心某個灰暗的角落又照亮了一點兒。儘管你明知這世界不是烏托邦,卻還是能夠讀著漫畫而容光煥發。

《風之谷》帶著一點《魔戒》的影子,有主角的心魔、也有附會於戰爭的悲歡。成千上萬的人死去,在不知為何而戰的戰爭裡,亡靈無名,連仇恨也無名,到後來誰也不知道這股恨意源於何處,只為復仇而戰。之前我認為「只為復仇而戰」是極荒唐的舉動,是給人操弄了而不自知,如日據時代的原住民部落受蓄意挑撥而仇視彼此、或盧安達被刻意安排的兩族對立。然而我逐漸明白,就算後來認清了衝突的根源也為時已晚,因為以屍體堆砌的仇恨幾乎無法抹滅。這種仇恨的積累很容易模擬,只消想像自己的至親好友受人折磨,滿腔的怒意就可想而知了。因此我不再覺得「復仇」是件愚昧的事,反而同情活在原生的仇恨之下的無辜人民們,比如以色列跟巴勒斯坦。甚至,要是哪天我必須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開始敵視別人的時候,這件事本身也就令人感到悲涼的意味了。

其實,台灣政治中由敵視填滿的那個部分,也帶著同樣悲涼的色彩。

或許,這正是《風之谷》吸引人之處。搭乘娜烏西卡的滑翔翼,可以飛越時空,看清楚當權者的一己之念如何牽動著千萬個沒有面孔的命運。我始終認為,上位者的慾望並不是悲劇的開端,武器才是。如果將人類與武器放在天秤的兩端,現在天秤是向武器傾斜的,血肉之軀難以抵抗,所以人們屈服於武器而不服於人,孫子稱之為霸道。儘管阿拉伯之春人民的吶喊如此轟動,若缺乏了軍備支援,仍舊難以撼動威權,甚至連埃及的民主之路都因為軍人干政而蒙上了陰影,可見人類對武器的懼怕仍舊主導一切。

因此,究竟能與矛相抗衡的盾何時會出現,讓善良的人能得保護呢?希望科技能盡快給出答案。

前面提到的時代雜誌跟《風之谷》,都從巨觀的視角看待環境的變遷。前者嘗試描繪出時代的剪影,後者省思人類在盛世(也就是現今)之後面臨滅亡關頭,該如何讓人性中的光明面覺醒。在巨觀尺度之下,生命看起來簡短,更像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存在。無數的總統、企業家為了拯救危機(或賺飽荷包)而傷腦筋,娜烏西卡為了拯救性命而飛翔著。但是還有一群人物真正構成了整個時代,那就是小人物們,正好是《京華煙雲》的主角。

我只讀了三分之一,所以對整部小說的大勢尚不能掌握,但乍看之下有點像是時代稍微推遲的紅樓夢。因為時代推遲,約略在義和團活躍時期,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衝突就是這部小說的張力,由主角(至少是前三分之一部的主角)木蘭與新奇觀念的接觸來引領故事。

這段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我而言是頂有趣的,因為我生在台灣,就觀念來說是一個現代人,卻又繼承了東方的禮教文化。我自己的性格是略帶叛逆的,每每想問清習俗(婚喪喜慶中的大大小小各種習俗)的來源,而不想盲目服從。我想知道在數千年前這細微的習俗被訂下來,究竟是根源於什麼基本的原因,而不是如同神話教導的那樣。比方說過年放鞭炮,或許是當時為了驚嚇容易在過冬時出來覓食的某種野獸(不一定是「年獸」)。我認為應是某個賢者(或許是周公)為了解決某項危險,卻又難以一一闡述原因,才將防患的方法訂為習俗要民眾直接遵守。《京華煙雲》講的是傳統人家的生活,描寫各種規矩、習俗之餘,作者也稍微解釋其意涵,因此讀來格外親切。然而,埋藏在這些禮法之後的人的面目卻是模糊的。我隱約看見了禮教在扼殺年輕男女自然的愛慕之情,因為現在視之當然的自由戀愛在當時尚不能被廣為接受,男女必須壓抑情愫。在書中男女愛情發展的過程中,我感受到了一種現在難得一見的傳統中國女子的矜持之美,在非常幽微的言語表情之中顯露出來。而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和手機,因此愛情建立在數月一次的書信,或是宴遊中的匆匆一瞥。這是浪漫的,也是危險的,因為憑著幾次的會面就必須決定婚約了,多麼緩慢的醞釀,卻又是多麼難以捉摸的命運啊。現在的人比較自由了,也有許多選擇或是事前準備,但是命運仍在,而且仍舊躲得很好,隨時跳出來嚇你一跳。

《京城煙雲》再之後的故事,我便全不知道了。這段時光由光滑的雜誌紙本,配上較粗的漫畫紙本,再加上由Kindle電子書呈現的《京城煙雲》三者陪伴,或許也是一種轉變吧。科技的轉變,繼之而來的會是什麼呢?那答案,要等著數十年後的讀者來發掘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b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