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聽過幾場演講,近來常有種悵然若失之感。納悶著:預計演講開始後自己總會睡著的,卻怎沒睡成呢?連續幾次經驗多少讓我發覺,眼皮闔上了,耳朵卻關不住。在演講中失眠,或許得歸因於演講內容出乎意料的引人入勝吧。於是入座時的疲倦──預計要在演講中恢復的肉體上的疲倦──好像因此加重了。姑且稱之為演講失眠症。

精采的演講,就該使聽眾產生嚴重的演講失眠症。若要說某位仁兄的演講精彩,就不能觀察已經滿心期待、正襟危坐的業界人士、記者、或是股東們而作出評定。統計觀眾席中的熬夜大學生是否清醒,才是評論演講的最佳指標。

這是有道理的。聽眾,分成有求於講者與不求於講者兩種。社會中的演講多屬前者;學校裡的演講歸於後者。不求於講者的聽眾,又分成自願前往與非自願前往兩種。照這分類,你該知道演講者最大的敵人是什麼了。

有一次,一個生意人演講,以詼諧的語調談他曾經如何拯救了一間瀕臨破產的公司。細節不甚記得,然而有句話讓我多少琢磨了一下。「生意人就要市儈一點。做起生意呀,六親不認。」我笑了。倒不是笑其戲謔意味,而是笑它的現實無奈。

整體來說,目前我也僅接觸過學園生活,做過的生意頂多兩三年的家教罷了。生活的單純或許令某些學生難以接受市儈的作為,或甚至只是市儈的想法,但進入社會之後,誰知道世界究竟如何運行?學生輕視市儈的想法,猶如商人嘲笑學生的迂。未來的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尚未可知,因此姑且以「過來人的體認」看待這麼一種「六親不認」的處世方式吧。世界樣貌無奇不有,以二十歲的年齡妄下判論也嫌過早了些。因此我笑,笑其話語中的無奈,笑人的命運何其狂野,總在想像之外。

又有一次,來了位醫師,講台灣不為人知的民間醫生傳奇。多數是傳教士的故事,馬偕只是其中之一。這些對大多數人默默無聞的傳奇人物,有些遠渡來台,治眾人之病,一治就是一輩子,再也不回家鄉。這醫師就說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故事,一則一則地說。

我十分好奇,這些奉獻者的動力從何而來?這裡畢竟不是烏托邦,不是一個所有人都無私貢獻的地方。對一個外國人,又哪來的意志為台灣人無悔付出呢?尤其,在自己人往往還明爭暗鬥吵得不可開交的一個混亂的小島。

類似的疑惑仍舊懸而未決,生活上的例子倒是隨處可見。還記得日本大海嘯時,台灣人在短時間匯聚的巨大愛心嗎?或是台灣九二一地震時,國外的慷慨援助?巨大的災難帶來巨大的愛心,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。但如果你還記得某一次天災之後捐出的那筆小錢,那麼,或許,你心中有個小小的疑惑:那不幸的國家之中,總有些有錢人吧,他們的作為呢?

有時,報紙頭條表揚某些傾力捐款的拾荒老人,或許還頒個意義非凡的獎章。但想想那獎章的意涵,再想想那些默不作聲住在豪宅逛百貨精品的人們,你突然間迷惘了。徹底的迷惘。

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來自外國人的愛心格外動人了吧。儘管難以解釋,卻仍舊動人。

難以解釋的東西很多,包括「美感」,另一次演講的主題。大家總覺得,技術跟美感兩相對立,所以學藝術的跟學理工的彷彿處在世界的兩端,很難搭得上話。然而,對學理工的學生來說,美感其實也並不那麼難以捉摸,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罷了。比方說,無盡的程式碼對一般人而言,不過是雜亂的遠古神祕文字。但是對工程師來說,看一份優美的程式碼,可以領略的美感其實是極其豐沛的。我並非談論那種最終仍舊基於技術來說的抽象美感,我說的是真正的美感。就算你不去研究其簡練、優美的演算法,光是遠遠看著一份寫得有架構、有條理的程式碼,那錯落有致的文字即可比擬為一幅精雕小畫,足以留下豐富的美的印象。曾經聽人說過,寫出一份好的程式碼,你其實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把它整份印下來,貼在牆上欣賞的。

所以,如果把美感限制在藝文創作的範疇裡面,反而是限制了其極度自由的應用意涵。美感畢竟是非常個人化的,如果不具有商業企圖的話尤其如此。更廣義地說,隔行如隔山,每一行總有本行認可的美感,不必永遠套用於精緻藝術之上。孔子說的道德是發乎情、止乎禮。類比於此大約可以說是:只要保持心中對美感的一份掛念,經手的作品大概就不會離譜到哪裡去,不論所謂的「作品」是哪種特定的東西。

我始終不確定該以什麼態度看待美感。可以屬於非常私人的,以一人之念獨斷;也可能必須服膺眾人之評而為美。藝術評論家或能基於當代的美學觀而言,但以天價標售而在他人眼中平庸無比的藝術品也所在多有。因此,美學跟「校花校草選拔」對比「情人眼裡出西施」約略是類似的概念,愛者恆愛、不愛者恆不愛。在我眼中,這沒有定論的抽象概念必須具備跟宗教同等的包容性:可以擁護,難以攻擊。Mark Twain說「True irreverence is disrespect for another man’s god.」即言此意。

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、自己的原則,那麼聽演講也不一定永遠必要了。我始終覺得,演講不過是學習的媒介之一。假如奉行著「有演講必聽」的原則,那麼獨立思考、獨自學習的時間將要所剩無幾。這樣,也只是過著聽起來豐富卻不過是一場包裝過的別人的人生而已吧。與其總是為別人包裝過的人生鼓掌,倒不如真正地做一點事。

否則,這舞台終究沒有你的空間。終究沒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b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