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嚴格說來,沒有人會邀請一個失敗者演講。什麼意思?正如同媒體會根據立場擷取片面資訊,在演講、出書之類的分享平台上,觀眾可能會因此對未來的世界過度樂觀。

      繼之而來的是,當有人徬徨不知所措時,聽見Aa方法帶給他成功、聽見Bb策略讓他一輩子無悔、又聽見CD…無數個說法,每一個都導向璀璨的未來,這個人眼睛要亮起來了,但是徬徨依舊,因為他不知道a方法、b策略背後埋葬了多少嘗試者。

      我們或許需要一種特殊的分享模式:失敗者的分享,以助我們釐清什麼人的成功是必然、什麼樣的成功是僥倖、或最終訝然一切不過是成敗論英雄。

      有一種歷史的解讀是,古代的大戶人家崛起,通常伴隨著商業欺詐以及不可告人的手法牟取暴利。當別人問起致富的秘訣,他們不願意坦承,或假稱後院挖出一桶黃金、或說天時地利人和云云,總之千奇百怪的神話層出不窮,讓旁人信以為真。到頭來,大家真以為如此如此便能這般這般,親自嘗試卻又輸多勝少,大概就是被片面的資訊誤導了。

      以成敗論英雄為例或許太強烈,那麼來看看另一個例子。假設一個「有為而治」而能言善道者,碰上一個「無為而治」而沉默寡言者,他們相反的理念將如何抗衡?

      想當然爾,群眾一面倒地擁護前者,因為他們聽不見後者的聲音。由於沉默寡言者的應對方式正好就是以靜制動,天生失去了向群眾發聲的機會,難免敗下陣來。

      平常,我們聽著所謂「成功人士」分享經歷,他們一天只睡五小時、一心多用、工作家庭休閒兼顧……。但是,相反的一群人(或許整天吃飽睡、睡飽吃、外表邋遢)卻少了許多機會,站上舞台分享他們生活中平凡無奇的快樂。

     更何況,當聽眾的價值觀倚此而立,讓能言善道者強迫世界以他們為尊、認同他們吹捧的正義。

      那麼你說,普世對「成功」的定義是否偏斜了些?而且仔細一想,迴圈還是正回饋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b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